引入網友“誼網情深”有關莫高窟的網文:
(一)七律
(二)簡介
朋友,也許你在舞臺或屏幕上見過藝術家們飛天仙女般的表演,也許你熟悉反彈琵琶的舞蹈動作,這些優美的舞蹈藝術造型原來都出自敦煌壁畫。莫高窟的壁畫上,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“飛天”。她們有的手捧蓮蕾,直沖云霄;有的從空中俯沖下來,勢若流星;有的穿過重樓高閣,宛如游龍;有的則隨風漫卷,悠然自得。古代畫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、舒展和諧的意趣,呈現給人們一個美麗而空靈的理想世界。
莫高窟俗稱千佛洞,位于甘肅省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下,因其地處莫高鄉而得名。分布在鳴沙山崖壁上三、四層不等,全長1.6公里。自前秦開始,經隋唐至元代,1千多年陸續營建而成。現有洞窟735個,壁畫4.5萬平方米,泥質彩塑2415尊,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、內容最豐富、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。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1987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【正文】
法國人拍下1908年被破壞之前的敦煌莫高窟,極大視覺震撼!
這組圖片來自《Les Grottes de Touen-houang》(敦煌石窟),由法國漢學家伯希和(Paul Pelliot)編著。
全書共六卷,收錄1908年伯希和考察團從新疆進入敦煌所拍攝:莫高窟外景、洞窟(約一百八十二窟)彩塑、壁畫等照片。
就敦煌石窟而言,最早進行全面詳細的考察,當屬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帶領的考察團的工作。
1908年2月25日伯希和考察團從新疆進入敦煌,他們來到莫高窟以后,進行洞窟的編號、測繪、攝影和文字記錄工作。
從伯希和考察團拍攝到今天已有百年的時間,在這百年當中,由于自然、歷史以及人為的關系,洞窟已經發生了這樣那樣的變化。
有的甚至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,在當時完好的彩塑壁畫,到了今天早已不存,但卻在伯希和圖錄中意外得到保留,彌足珍貴。
圖片權屬為原作者,本文照片為原文照片的一部分。
編輯/蕭文